首页 产品 联系
守护网络空间 共筑清朗家园
发布日期:2024-07-05 [返回]

2024年7月4日,无锡市公安局惠山分局藕塘派出所深入无锡大洋高科热能装备有限公司开展打击网络谣言专项宣传。活动中,社区民警王宏伟向员工讲解典型案例,普及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以及造谣、传谣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知识,倡导大家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自觉规范个人网上言行,共同携手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网络谣言的定义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未经证实的信息。这些信息没有事实依据,往往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等内容,传播速度快且具有突发性,容易给社会稳定和公众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日常生活中如何辨别谣言

网络谣言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特点,如何辨别您所看到的事件是否真实,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判断:
1、文章发布的权威性。注意观察文章结尾是否有署名或标注出处,判断其是否由权威媒体或机构发布,避免被作者主观臆测带偏。
2、内容观点的客观性。阅读时应注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极端言论、文不对题等表达方式。
3、浏览页面的健康性。部分平台为吸引关注,将色情、浮夸等类型的图片设置为封面,或页面含有大量广告、网络小说链接等不健康内容。

造谣、传谣的法律后果
造谣、传谣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1、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若网络造谣侵犯了个人的名誉权或法人的商誉,需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3、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罪名包括侮辱罪、诽谤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等。
 

  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1、不盲目跟风。不听信只言片语,在未全面了解事情之前,要理性分析,绝不随意编辑、转发,切忌盲目跟风。想要了解相关信息可通过官方正规渠道了解信息,坚决不做造谣者和传谣者。
2、自觉抵制谣言。要清楚知道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要规范自己的网上行为,如果发现恶意传播的虚假信息或谣言,可以向相关平台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帮助净化社交媒体环境。
3、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为准,对已转发的来源不明、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及时予以删除;无法删除的要及时辟谣,主动消除不良影响。


温馨提示:全体员工应进一步提升信息甄别能力,不随意转发、扩散来源不明、未经证实的信息,以此来压缩网络谣言的滋生空间,共同维护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